浙江打造生態環境專業執法樣板
近日,生態環境部通報2022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大練兵活動評審結果,浙江生態環境廳獲表現突出集體榮譽,全省10個集體和10個個人獲表現突出集體或個人稱號,獲獎單位和個人數量連續4年全國第一。
(相關資料圖)
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大練兵屢創佳績,是浙江省生態環境專業執法水平邁上新高度的生動注腳。全省生態環境執法隊伍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力度和溫度相結合,深入一線守護生態環境底線,主動靠前幫扶指導企業發展,率先走出專業執法隊伍“大綜合一體化”改革示范引領的實踐路徑,執法體系更加完善、執法制度更加嚴密、執法效能更加凸顯。
利劍高懸 對環境違法行為“零容忍”
保持環境執法高壓態勢,對環境違法行為“零容忍”,在浙江已是一種常態。
2022年,浙江“綠劍2022”生態環境執法專項行動交出了高分答卷,查處環境違法案件6577件,罰款金額6.06億元,行政拘留220人,刑事拘留476人,執法力度繼續保持全國前列。
“‘綠劍2022’是由省市縣三級生態環境部門與公安機關聯合部署、聯合行動、聯合督辦、聯合發布的專項行動,以‘清廢’‘凈水’‘藍天’專項執法行動為載體進行的實戰練兵。”浙江省生態環境廳執法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行動圍繞重點問題、重點環節、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等“5個重點”,采取“上下聯動一體推進、部門聯動形成合力、查處整改聯動閉環管理、檢查幫扶聯動壓茬推進、線上線下聯動打擊”的“五聯”工作法,實施“靶向執法”。
利劍出鞘,震懾常在。浙江省還對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行為重拳出擊,部署開展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問題專項整治行動,全面加強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的監管。
未采樣卻有監測報告,近日,湖州德清就查處了一起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跨區域監測報告弄虛作假案件。
2023年3月2日,湖州市生態環境局德清分局執法人員對德清縣某汽車設備回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業主單位”)開展執法檢查,發現嘉興市某檢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檢測機構”)受業主單位委托開展2022年自行監測,監測報告顯示,檢測機構采樣人員于2022年10月13日晝間和夜間對業主單位廠界東南西北4個點位開展了噪聲監測。然而,經現場勘察,業主單位廠區東側和南側緊鄰河道,根本不具備廠界噪聲監測條件,存在弄虛作假的重大嫌疑。
德清分局立即與檢測機構所在地生態環境部門開展跨區域聯合偵辦,調閱監測報告的原始記錄、當天人員外出考勤記錄、車輛過境記錄,并對相關采樣、報告編制、審核、簽發人員分別進行調查詢問,牢牢固定了關鍵證據。3月27日,湖州市生態環境局對檢測機構處罰款人民幣6.6萬元,對直接責任人員胡某某、姚某某各處罰款人民幣1.76萬元。同時,自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日起三年內禁止檢測機構參與政府采購的生態環境服務項目。
截至目前,浙江省已檢查企業和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3431家,發現各類問題597個,行政立案127起,移送公安機關刑事立案7起,刑事拘留29人,行政立案數、刑事立案數均為全國第一。
“今年,我們將持續推進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專項整治,堅決遏制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問題多發、頻發勢頭,并始終堅持嚴的主基調,繃緊防風險、保安全這根弦,對突出問題、惡劣違法用重典、出重拳,使生態環境執法成為‘高懸利劍’,讓排污單位’不敢違法、不能違法、不愿違法’。”浙江省生態環境廳廳長郎文榮介紹。
數智監管 執法工作有“硬核”有“溫度”
企業違法手段更加隱蔽,執法監管范圍不斷拓展,如何提升生態環境執法效能?
“我省納入排污許可登記的企業共有42.3萬家,但全省在編在崗執法人員數量僅有1800人左右,如果繼續用眼看、鼻聞、耳聽、手摸等老辦法,像‘撒胡椒面’一樣分配執法力量,難以監督到位、履責到位。因此,我們將數字化改革作為提升執法監管剛性和效率,解決基層執法力量不足、能力不夠的關鍵一招和根本出路,在強化問題發現、重塑執法流程兩個維度上持續發力。”郎文榮介紹。
“這家重點排污單位企業入網口14時總磷值出現均值超標,企業提醒信息已同步發送.”日前,嘉興市生態環境局海寧分局工作人員通過“環保e企管”收到了一條來自系統的督辦信息。“嘀嘀!”同一時間,該印染廠環保負責人收到了預警信息,立即通知運維人員到現場處理。“這樣的預警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發現問題并及時處理。”該負責人表示。
打開浙江環保e企管應用平臺,在線監控、排污許可、執法檢查等十余項環保業務數據,以及公安、電力、市場監管等跨部門數據正實時更新,對企業環境健康水平進行監控分析,從污染排放、執法監管、環境安全、公眾監督等4個維度,賦予企業“紅黃綠”碼并實施分 色分級管控。在為企業污染防治裝上“數字眼”的同時,環保e企管還開發了線上普法、在線診療、中介超市等功能,使政企溝通有了“聯動網”。
“為全力護航省委三個‘一號工程’,助力經濟穩進提質工作,我們推出積分抵扣罰款舉措,深化包容審慎監管、延伸柔性執法服務。截至目前,環保e企管已向覆蓋的20萬余家企業推送103萬余條預警提醒,發現交辦案件線索227條,引導企業學法21萬余次,34家企業通過學法積分抵扣罰款81.3萬元。”浙江省生態環境廳執法處相關負責人介紹。
浙江還推出助企惠企政策,讓生態環境執法更好地服務經濟發展大局。
由于暫未建設危廢儲存設施,日前,寧波正立藥品包裝有限公司實驗室將產生的危險廢物存放在樓梯儲物間。得益于入選了寧波生態環境正面清單,正立不僅可“享”“輕微不罰”,還可享受環保專家的上門服務指導規范存儲危廢。
去年以來,寧波優先將“上市、擬上市、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等制造業‘四梁八柱’企業”納入正面清單。生態環境部門對清單企業“無事不擾”,對其建立建設項目管理、環境信息公開等7個方面共18個不予處罰事項,同時組建專業化幫扶隊伍為清單企業提供綠色體檢和保姆式幫扶。目前,寧波正面清單制度已在全省推廣。
下一步,浙江將加強執法監管、行政處罰與環保信用評價、綠色金融激勵等政策有效銜接,進一步完善正面清單企業名單,繼續推行執法包容審慎,建立健全“輕微不罰、不當減罰”的柔性處罰執行體系,為市場主體紓困減負、增添動能。
機制重塑 從“單一作戰”向“協同并進”躍升
“輻射安全許可證有沒有申領?”“設備運行臺賬是否完整?”......近日,嘉興市生態環境局桐鄉分局聯合桐鄉市衛生健康局對桐鄉市范圍內使用射線裝置的醫療機構開展了執法檢查。執法人員在檢查過程中各司其職、密切協作,對醫療機構的環評、輻射安全許可證、場地、人員防護、培訓、體檢等情況,逐條逐項檢查,全面摸排隱患。行動共檢查醫療機構3家,發現警示標簽不規范、管理制度不齊全等問題5個,執法隊員均已當場下達整改意見,要求相關醫療機構按規范要求整改到位。
“進一次門,查多項事,一次到位”,推動基層環境治理提質增效,這是浙江全省上下推進“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中的一幕。
“我們通過‘跨部門雙隨機’為涉及部門多的執法對象量身定制一套‘綜合查一次’的‘體檢清單’,實現執法‘單一化’到‘服務監管執法一體化’的轉變。本次聯合檢查,有效消除了醫療機構環境風險隱患,也避免了多頭檢查、重復檢查等問題,極大提升了執法檢查效率。”嘉興市生態環境局桐鄉分局執法人員介紹,
以“大綜合一體化”改革為契機,浙江推進執法體制機制變革重塑,實現政府有為、企業減負、群眾可感。
浙江省率先會同省委編辦、省司法廳印發《生態環境領域貫徹落實“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實施方案》,創新提出6類人員下沉方案,推動執法力量向一線傾斜,激活執法的“神經末梢”。同時,率先發布執法事項目錄,明確生態環境領域269項事項,16項事項劃轉綜合執法部門,29項海洋事項劃轉農業農村部門,31項事項列入鄉鎮執法基準庫,厘清了部門層級間執法事項邊界。此外,率先出臺鄉鎮執法事項承接指引,緊貼基層鄉鎮街道實際,梳理明確生態環境領域鄉鎮執法承接條件,為其他執法隊伍精準賦權鄉鎮提供示范參考。
全省執法體系也日益規范。以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執法機構規范化建設唯一試點為引領,浙江出臺實施方案,明確規范化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和評價指標,印發建設指南統一生態環境執法隊伍形象,明確調查取證場所、設備以及信息系統建設要求。截至目前,已完成4家市級、46家縣級執法機構示范創建,新增執法裝備3707臺(套)、投入資金1.4億元、落實統一標識63家、配備數字化標準辦案區66家。
“對標‘監管最嚴、服務最優、能力最強’的目標要求,下一步,我們將以‘大綜合一體化’改革為牽引,以解決嚴重破壞生態環境、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為重點,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廣度,持續做好生態環境執法監管工作,打造改革深度融合、機制引領示范、隊伍全面建強的行政執法改革典型范例。”郎文榮表示。
來源:浙江生態環境官微
主編:龐世豪
編輯:祝琳 魯玲彥
標簽:
Copyright @ 2001-2013 m.yw38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財經新聞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18864號-1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請注明出處
未經彩迅新聞網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 聯系我們: 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