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藍科鋰業利潤下降近半,但仍然成為了科達制造(600499)最大的利潤來源。
8月15日,科達制造發布半年報,公司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2.68億元,同比減少40.21%,而其中藍科鋰業所貢獻的投資收益仍達8.54億元。
盡管隨著鋰價的下跌,藍科鋰業貢獻的投資收益在減少,但憑借對藍科鋰業的投資,科達制造成為了這波鋰電周期的“大贏家”。
(資料圖)
科達制造對藍科鋰業的投資源于2017年,彼時公司通過一系列的股權收購,最終拿下了后者43.58%的股權。
在鋰價上漲周期中,該筆投資獲益極為豐厚。
據統計,科達制造此前收購科達鋰業股權,以及科達鋰業收購藍科鋰業股權、2020年末宣布的3億元增資,總計投入資金約為16.4億元左右。
所換來的,則是上市公司2021年至今合計超過47億元利潤增量,其中僅2022年貢獻的凈利潤便高達34.5億元,其他還包括了所持藍科鋰業股權的大幅增值,以及鋰礦股“標簽”對公司股價的拉動作用。
2017年末,科達制造持有藍科鋰業長期股權投資期末余額為9.65億元,而截至今年6月末該長期投資余額已經增加至36.84億元,這其中還未將2022年近30億元的分紅計算在內。
雖然當前鋰鹽行業景氣度已經顯著下行,但是于科達制造而言,“持倉成本”早已收回,所余皆是盈利。鋰價下跌沖擊無法規避
科達制造的主營業務,包括建筑陶瓷機械、海外建材、鋰電材料及裝備,戰略投資方面以藍科鋰業為主。
不過,由于近兩年藍科鋰業表現過于亮眼,反而使得上市公司其他業務表現不夠突出。
而就上半年經營情況來看,科達制造除了負極材料業務盈利空間有所壓縮外,建材機械、海外建材盈利相對穩定,其中海外建材業務整體實現19.07億元營收,同比增長25%,并維持了超過43%毛利率。
既有主營業務的穩定,一定程度上也減輕了來自藍科鋰業投資收益下降的負面沖擊,上市公司當期利潤降幅也要稍小于藍科鋰業。
半年報數據顯示,藍科鋰業上半年營業收入33.34億元、凈利潤19.6億元。
而在去年同期,藍科鋰業營收、凈利潤分別為52.58億元和36.85億元,相當于今年上半年同比降幅達到了36%和46%。
同時,比較藍科鋰業銷量數據可以看出,上半年公司碳酸鋰銷量為1.5萬噸,與2022年同期基本持平。
導致公司業績下滑的原因變得十分清晰,就是碳酸鋰價格回落導致的營業收入、利潤率下降。
對此藍科鋰業控股股東鹽湖股份(000792)前期指出,“報告期氯化鉀及碳酸鋰產品市場價格下跌,公司業績較上年同期下降。”
另據本報7月中旬統計,電池級碳酸鋰今年上半年均價為32.9萬元/噸,而去年同期均價則高達44.68萬元。
雖然藍科鋰業成本優勢十分突出,但是鋰鹽銷售價格的下降,也難免導致公司單位利潤的減少。
假設按照每噸3萬元的成本,以及上述市場均價計算,今年上半年碳酸鋰的單噸毛利率將減少近12萬元。
不過,這只是根據市場價估算的數據,絕大多數鋰業上市公司的實際銷售價格會明顯低于上述市場均價。
反應到科達制造半年報,公司從藍科鋰業獲得的投資收益相應下降。
公司半年報指出,“(藍科鋰業)對公司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的貢獻為8.54億元。”
而在2022年上半年,藍科鋰業曾經為科達制造帶來17.9億元的投資收益,以及對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帶來16.06億元的正向影響。
以上投資收益的減少,也成為了科達制造上半年盈利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還需要指出的是,藍科鋰業上半年能夠取得1.5萬噸的銷量已屬不易。
因為,今年一季度受需求萎靡、鋰價下跌等多重因素影響,藍科鋰業當期碳酸鋰產品僅為0.14萬噸,結合半年報數據來看,相當于二季度該公司鋰鹽銷量環比暴增至1.34萬噸。
至此,藍科鋰業碳酸鋰庫存降至0.32萬噸,而在2021年、2022年期末庫存分別為0.34萬噸、0.42萬噸,同時考慮到當前總產能已經增加至3萬噸,公司庫存水平已經回歸正常水平,一季度大幅累庫的問題得到明顯改善。利潤“奶牛”貢獻豐厚收益
藍科鋰業貢獻的投資收益雖有所下滑,但并不妨礙這是科達制造最為成功的一筆戰略投資。
2017年年報,科達制造披露的對外重大股權投資多達16項。其中,單筆投資金額較大的投資又多集中在藍科鋰業。
根據歷史公告,2017年1月,科達制造宣布以3.09億元受讓青海佛照鋰業(已更名“科達鋰業”)62%股權,并以1.64億元受讓青海威力53.62%股權,同年6月再次以1.9億元受讓佛照鋰業剩余的38%股權。
此后,科達制造又以佛照鋰業為主體,先后收購自然人鐘永暉、鐘永亮,以及蕪湖基石及蕪湖領航等投資機構持有的藍科鋰業股權。
截至2017年末,科達制造已經擁有藍科鋰業43.58%的股份和48.58%的投票權,而以上一系列股權收購總金額為13.4億元。
本輪鋰價飆漲前夕,2020年12月,為推動藍科鋰業新增的2萬噸產能盡快落地,以上兩家子公司科達鋰業、青海威力再次按照持股比例,向藍科鋰業增資3.01億元。
至此,股權收購和增資部分,科達制造合計付出16.4億元左右。
再看以上投資的回報情況,首先是為上市公司貢獻的投資收益。
回顧近五年財報可以看出,2021年開始,科達制造“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大幅增長,2021年、2022年分別為4.47億元和38.58億元,今年上半年也達到了9.52億元。
其中,絕大部分來自于藍科鋰業,比如2022年按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收益為38.46億元,今年上半年該數據為9.52億元。
同時,去年科達制造更是從藍科鋰業獲得近30億元的現金分紅,僅此一項便足以覆蓋公司此前付出的投資成本。
其次,是科達制造持有的藍科鋰業股權也在水漲船高。
雖然暫時無法得出藍科鋰業的準確估值,但是今時不同往日,現在想用不足20億元獲取藍科鋰業近半數股權,顯然是絕無可能,畢竟后者僅上半年凈利潤便接近20億元。
另據科達制造定期報告,2017年末,公司持有的藍科鋰業長期股權投資期末余額為9.65億元,而到今年6月末該筆股權期末余額已經增加至36.84億元。
如果加回上述2022年分紅的29.6億元,其長期股權投資總額將突破66億元。
再次,憑借對藍科鋰業的投資,科達制造近三年還趕上了鋰礦股的系統性上漲行情。
2020年三季度末,科達制造股價不足4元,而到2021年11月時曾最高上漲至24.95元(前復權),區間最大漲幅超過500%。
即便當前公司股價已回落至10.58元,但是此前參與持股計劃的公司員工依舊擁有非常可觀的收益。科達制造此前推出2020年員工持股計劃,其認購價格僅為2元/股。
標簽:
Copyright @ 2001-2013 m.yw38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財經新聞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18864號-1
網站所登新聞、資訊等內容, 均為相關單位具有著作權,轉載請注明出處
未經彩迅新聞網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 聯系我們: 291 32 36@qq.com